DB50∕T 1622-2024 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重庆市)
ID: |
126234E535894675969E18126CD0D146 |
文件大小(MB): |
0.57 |
页数: |
43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020,CCS Z 06,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622—2024,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2024 - 07 - 15 发布2024 - 10 - 15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0/T 1622—2024,I,目次,前言.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 2,5 调查范围确定..2,调查范围..2,重点调查区.3,一般调查区.4,6 资料整理与分析.5,资料收集..5,资料整理..5,资料分析..5,7 遥感解译6,内业解译..6,外业核查..6,8 设计书编制6,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6,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6,地表移动变形调查.6,地质灾害调查7,含水层破坏调查..8,土地资源破坏调查.8,野外验收..8,10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8,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单项评价..8,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2,防治分区及对策.12,11 成果编制与资料汇交.13,成果,DB50/T 1622—2024,II,附录B(资料性) 设计书编制提纲.33,附录C(资料性) 报告编制提纲..35,参考文献.37,DB50/T 1622—2024,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磊、司洪涛、冯樊、李满意、杨致宇、朱冬雪、郑杰炳、葛兆龙、郑财贵、,杨永川、李惠敏、王锋文、梁睿雨、刘莉、彭小东、周雷、王素伟、梁丹、李成、巫长悦、许文星、刘,江、徐召雷、杨赟、杨先彬、杨燕萍、李鑫,DB50/T 1622—2024,1,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范围确定、资料整理与分析、遥感解译、设计书编制、,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编制与资料汇交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对煤炭开采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评价工作,其他地下采矿活动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下工程建设引起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评价工作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1044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CJJ 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DZ/T 0392 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JGJ/T 87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NB/T 10528 煤矿老空区普查技术规范,SL 196 水文调查规范,DB50/T 13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50/T 14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D2014—0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采煤沉陷区subsided areas of coal mining,因地下采煤活动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高程下降、地表发生形变、含水层破坏的区域,[来源:NB/T 10533—2021,3.1,有修改],采空区goaf,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后形成的空间,[来源:GB 51044—2014,2.1.1,有修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mining geo-environment problems,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产生或加剧的地质环境恶化的现象。主要包括地表移动变形、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来源:DD2014—05,3.3,有修改],DB50/T 1622—2024,2,地表移动变形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因采矿引起的岩层移动波及地表而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的现象和过程,[来源:GB 51044—2014,2.1.29],地面塌陷surface collapse,土体或岩体向下塌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和洼地的现象,[来源:DB50/T 143—2018,3.1.8],地裂缝ground fissure,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和深度开裂破坏的地质现,象,[来源:GB/T 40112—2021,3.3,有修改],含水层破坏aquifer breakage,地下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地表水体漏失及水质恶化等现象,[来源:DD2014—05,3.4,有修改],土地资源破坏occup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land,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导致土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损毁土地、,工业场地挖损及压占土地、露天开采剥离挖损土地、土壤污染等,[来源:DD2014—05,3.6,有修改],矿山生态修复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依靠自然力量或通过人工措施干预,对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和植被,破坏等矿山生态问题进行修复,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来源:TD/T 1070.1—2022,3.1],4 总则,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手段以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为主,以地球物理探测、钻,探工程、……
……